中國持續以未達戰爭行為或常規軍事衝突門檻的「灰色地帶衝突」(Gray Zone Conflict)侵蝕台灣,即透過經濟、金融、資訊攻擊等手段改變現狀。除了金融攻擊,還會同時整合經濟脅迫與灰色地帶的軍事壓力,結合市場與網路攻擊同時間發動,達到複合效果。
伴隨銀行公會參訪美西,在這個充滿綠能與創意之地,實地了解矽谷科技巨頭微軟、輝達、Google等對於AI金融服務的種種想像,同時也了解美西最大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如何與科技搭配來因應ESG金融的發展。
對台灣經濟發展過程的一個最重要觀察,不在於它曾經創造經濟奇蹟,而是在於一路走來能夠成功地推動經濟的轉型與升級。這是因為,一時取得經濟發展還是可能的,但是要能夠讓這個發展推進到不同的階段,持續取得新的動能,卻是不容易的。
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人口呈現負成長,年輕人紛紛投向高科技產業,不少傳產陸續出現大缺工。近年政府逐步鬆綁外籍移工來台,並積極推出留才政策,希望藉由移工緩解人力資源短缺,保障台灣經濟持續發展,助台灣產業再升級。據統計,2024年1月移工總數達75.6萬人,若再加上新住民,合計破百萬人口,倘若與台灣一、二級行政區相比,這群扎扎實實的勞動力大軍,勝過一半以上各縣市人口總數。
據勞動部統計,截至2024年1月,台灣外籍移工達75.6萬人,主要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不過,這樣的勞動力還不夠,台灣的青壯年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國發會預估2030年前至少還要再引進40萬名外來人力,才能補足我國勞動力缺口。台灣勢必要祭出更吸引人的配套措施,才能在這場全球搶人大戰中取得勝利。
近年來,全球金融詐騙案例持續增加,台灣亦不例外,防詐已成為各級政府與金融業的共同課題。由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與台灣金融研訓院芬恩特創新聚落共同舉辦「從金融科技偵查談金融詐欺與犯罪防制」講座中,刑事警察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秘書許忠彥剖析當下台灣金融詐欺趨勢與樣態、詐欺犯罪手法與金流,並分享金融詐欺案例,以期提升國人防詐的意識與技巧。
今年5月23日起,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再次引發舉世重視。事實上,除了傳統武力的軍事演習外,我們不能忽視那些不那麼顯而易見的另類攻擊方式。除了軍事威脅,台灣還必須為網路和金融攻擊的風險做好準備。因為網路和金融,已經被當成武器來使用。
隨著賴總統就職,行動創新內閣就位,選前的金融政見也即將落實為金融政策,簡而言之共有五大項:第一是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第二是讓台灣成為亞洲金融創新發展的中心;第三要讓台灣成為亞洲永續金融的模範;第四讓普惠金融更完整;第五為強化金融資訊安全。
讓普惠金融更完整,成為社會安定的力量,是賴總統拋出的主要金融政見之一。金管會也於日前公布「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2023年的衡量結果,多項指標表現優秀,包括人均銀行及ATM數超越國際,而成年人有銀行帳戶比率高達92%,遠高於全球平均的76%,顯示在多年努力下,我國民眾在取得金融服務使用上相當便利,金融已經充分「普及」。
賴清德總統引用世界經濟論壇「2024全球風險報告」指出,2024全球前五大風險,其中一項就是「假訊息與錯誤訊息」,另一個報告也指出,未來2年內,全球第四大風險就是「網路犯罪以及網路犯罪帶來的風險」。而金融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經不起一點攻擊,也因此賴總統認為金融資安相當重要,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