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1.0聚焦呆帳清理與體質強化;2.0則追求規模經濟與獲利極大化;邁入3.0,尊重市場機制,金管會不是資源分配者。...
全球千大銀行資產排名,國內金控集團尚未觸及前50大標準,台灣需要大金控呼聲再起,但經歷過2次金改,台灣的併購到底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或許變大規模不是唯一答案。...
全球政經變局促使美國金融整合加速,台灣金融業亦再掀併購潮,聚焦高獲利證券投信,目標搶攻高資產客戶商機,壯大市場版圖。 ...
美國金融併購主旋律不再只是大者更大,近年銀行交易量最大的反而是整併金融科技公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進行合併,甚至信合社能挾稅負和監理優勢併...
公股銀行雖具龐大資產與低廉資金優勢,但在民營銀行積極攻城略地之下,市占率持續流失,亟需秣馬厲兵以對。...
台灣金融業規模偏小、同質性是老問題。財經學者呼籲,應統一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之規範,減少政策落差,特別是以現金或股票收購原則應一致。...
總統賴清德下令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數位與綠色產業「雙軸轉型」與2050淨零排放訂為重要目標。環境部部長彭啓明主導推動碳定價,使台灣成為亞洲第六個實
往前回顧,距離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宗併購已經百年。 西元1899年,幾位在台日本人集資設立的第一家民營銀行「台灣貯蓄銀行」,一開始慘澹經營,畢竟要說服幾年前還在清國統治下的台灣人將銀錢從床下取出後,寄存在陌生的銀行簡直困難重重。不過,隨著民眾金融知識普及和工商業發展,台灣貯蓄銀行規模逐漸變大,資本已不敷使用,再加上彰化銀行等新興銀行加入競爭,為求繼續發展,決定在1912年併入台灣商工銀行,成為台灣金融史上的第一宗銀行合併案,當時的主管機關大藏省與台灣總督府還公開表達「樂見其成」。
如果可以,美國總統川普應該很想化身電影《荒野大鏢客》中的克林‧伊斯威特,在「We can fight.」的口哨聲裡,面對挑釁的小鎮惡棍時,只要掀起披在身上的墨西哥斗篷,拿起腰間的左輪手槍瞄準後,對手便一個個倒下;但回到現實世界,他誇口當選後24小時解決的烏俄戰爭,在就任即將滿百日之際,除了在白宮被他羞辱的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外,主要對手普亭依然睥睨四方;他期待美中領導人會談,習近平或許還緩緩喝口茶後說「不急」。
最近Netflix新戲「童話故事下集」高居台灣地區排行榜第一名,它引用了作家張愛玲在她散文「愛」中那段文青男女戀愛必備文句:「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 拿千萬年一遇的愛情和其捉摸不定來比擬本期《台灣銀行家》的主題「央行數位貨幣」(CBDC)似乎略顯天馬行空,但思之亦成理。說是千萬年一遇,因為人類有貨幣以來約4萬年,從遠古時代抓1隻雞去換3隻魚以降,一路到現在皮夾裡的鈔票,雖然千變萬化,但實體可觸摸的樣態從未改變,你存